English

风味独具的科幻“双媒体”

1998-10-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闻里 我有话说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细细想来,看在眼睛里的,其实只有两种东西,那就是———文字与图画。用现在流行的术语来说,书中的信息媒体可以有而且最多只能有文字与图画这两种。由此看来,书应该是一种介于单媒体(unimedia)和多媒体(multimedia)之间的二媒体(bimedia),如果按习惯把“多”理解为“至少是三”的话。

文字与图画这两种媒体,前者是一种抽象的表意符号,后者则是一种形象的空间样式。对前者所传递信息的接受能力,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拥有;对后者所载送信息的感受能力,据说先天就已存在。这种认识反映在图书出版上,就是:给大人看的书以文字为主,给小孩看的书以图画为主。反之,从看书人的角度看,孩提时尚未启蒙便先看完全没有文字的图画书(如果不算书名,这是一种单媒体);识了一些字以后,就看有那么几个字的图画书(如卡通之类);继而文字较多的图画书(如连环画之类);继而文字更多图画更少的书(如?);继而主要是文字但带有那么几幅插图的书(现在这种书似乎不多)……;最后,完全是大人了,便看完全没有图画的文字书(又是一种单媒体)。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至少大抵如是,我们似乎就是这么过来的。且慢,从单媒体出发又回到了单媒体,这里是不是有个误区?我想是的,特别是看到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绘图科幻精品丛书”之后。

误区之一:大人为什么就得以看文字书为主?难道他们失去了对图画的感知能力了吗?文字和图画这两种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无论怎样的文学大师,也不能仅用文字尽传《蒙娜丽莎》的神韵;无论怎样的丹青高手,也无法单以图画全现《滕王阁序》的意境。因此,这两种媒体在地位上是并列的。小孩子不识字,只好看图画书。久而久之,图画书就成了儿童玩具的一种。大人去看,似乎就成了老头子作婴儿啼了。

误区之二:为什么把图书分为以文字为主和以图画为主这两类?难道不可以有两者并重、两者结合的图书吗?从审美的角度看,文字的美和图画的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美。既然图书可以同时使用两种媒体手段,是一种二媒体,那么就完全可以把这两种美结合起来,共同营造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阅读氛围。也就是说,在图书这种二媒体中,除了以某一媒体为主(以文字为主或以图画为主)的样式外,完全还可以有一种二者并重的样式,一种真正符合“图文并茂”这个词外延内涵的样式。这种样式,是否可称为“双媒体”(dual-media)?

“绘图科幻精品丛书”就是这样一种“双媒体”。它既不像卡通、连环画那样以图画为主,也不是一种配有插图的文字本。在篇幅上,文字图画约各半。文字部分是娓娓的叙述,而不是间断式的图画说明或补充。由于是根据中外科幻名作改编的,无论文思辞采还是情节内容,均属上乘。图画部分则是故事发展过程的各种定格。“丛书”第一辑10本的图画略嫌保守,动感也不够强,基本上是写实的风格。第二辑10本就有了较大改进,画面活泼了,有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而且用了出血版面,气势上略显恢宏。最妙之处还是图文的配合样式。虽说是在版面上各占半壁江山,但绝不是图上文下这一种样式。有两人含情脉脉,中间却隔着一片文字的;有众人围桌密谋,文字却出现在桌面上的;有通幽曲径,从和合面的这一页越过骑缝伸向另一页的,似神秘叵测;有外星来客,飞船的后半部被截在版面之外的,如天兵降临……算不上琳琅满目,但至少可看出策划者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然,同“丛书”中选编的科幻作品的文学水平相比(到底是阿西莫夫、西尔弗伯格等大师的杰作),“丛书”中的图画算不了上品,但我还是为之眼睛一亮,不但是因为这些图在同文字相互配合着用尽可能美的形式来传达作品思想内容方面是尽了职的,更是因为“丛书”是一种“双媒体”。我想,在我们的图书市场上,这种“双媒体”是不是应该更多一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